首页新闻资讯温州原创评论辟谣短信视频智慧微阅房产汽车教育财经居家家电健康育儿旅游书画爱龄图片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 智慧经济 > 智慧城市 >正文
智慧城市
活动报道
频道推荐
竹里村党支部书记雷圣忠:“当家人”托起群众致富的“小康梦”
来源:温州新闻网 时间:2020-08-18 15:36:00 字体:

  温州网讯(记者 张如如) 白墙黑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带着畲乡元素的门楣、窗户,是村里每家每户的标配,门口的植物一片生机盎然。周围三五成群的游客在乡间漫步……走进泰顺县竹里乡竹里村,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幅恬静的画面。很难想象,这个美如景区的村庄,在8年前还是一个“空壳村”。村里无产业,村集体没收入,人们生活大多捉襟见肘,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让这个人烟稀少的山村更加沉寂。

  建设家乡 探索脱贫新方法

  土生土长的雷圣忠也是这股外出打工大潮中的一员。90年代初,雷圣忠来到温州的皮鞋厂干活,繁重的工作和恶劣的环境让20多岁的他生了一场大病。病愈后,雷圣忠只能踩人力三轮车来维持生计。1996年,为了响应泰顺县号召的下山脱贫,雷圣忠举家搬迁下山,定居在村子里,回到老家的雷圣忠下定决心不再离开。

  1999年,雷圣忠被选举入村委会任村主任一职。“当时的竹里村,是真正的空壳村,村集体收入为零。”雷圣忠在谈及当初的竹里村时颇为感慨,当时的村民虽然离开了大山,主要经济收入是毛竹的加工和售卖。靠山吃山,受教育程度低,无论是发展效益农业,还是外出务工经商,没有一技之长,日子十分艰难。

  如何让搬迁下山的村民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这让当时的雷圣忠苦恼不已。

  2000年,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开始离开小村外出打工。看着村子一天天沉寂下去,雷圣忠急在心头。2005年,竹里村进行危旧房改造工程,焕然一新的小村子和“三月三畲族风情节”吸引了不少游客。2006年,竹里村开出了第一家农家乐。看到家乡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里人喜欢并愿意到农村感受大自然,吃吃农家饭,住住农家院的休闲度假方式,让雷圣忠看到了致富希望。

  2010年,雷圣忠成为竹里村的村支记。带着这份希望,成为“当家人”的雷圣忠抓住2012年打造美丽乡村的政策机遇,让“白墙青瓦蓝腰带,竹里深处有人家”成了竹里村的代名词。

  也是这一年,占地面积达3000多平米,将竹文化与畲乡文化相结合的综合性展览馆竹里馆建成了。也让雷圣忠看到家乡文化与旅游发展最佳结合的启示。

  政策加持 走上小康快车道

  2014年的4月9日,是雷圣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日。

  这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夏宝龙跋山涉水来到竹里这个畲村进行驻点调研。雷圣忠回忆道,夏宝龙书记非常关切地询问他们生活上的困难,书记还说,山区生态等各种资源正越来越宝贵,只要政策好、人勤快,群众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当雷圣忠介绍村里近年来每年举办“三月三”畲族风情节,乡村旅游风生水起,村里的农家乐生意十分红火,村民们还将联合开发民宿,一起致富。夏宝龙听后十分高兴,他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家来这里参加农家乐,就是冲着你们的自然生态好山水、畲族文化有特色,大家一定要把水护好、把山管好,把畲族文化挖掘传承好,让畲族文化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夏宝龙还特地嘱咐各级行政部门对竹里发展民宿给予政策支持。

  有了政策上的支持,竹里村走上了一条发展民宿的快车道。

  2015年,雷圣忠带领村民开了竹里村第一家民宿。这座总面积14.73平方公里的村落,如今已发展特色农家乐8家、特色民宿15家,其中一家省级白金宿——竹里云溪更是名声斐然。2019年,竹里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旅游业直接营业性收入4000万元,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雷圣忠从当初在生存线上挣扎的皮鞋匠变成了带领村民年脱贫致富的“大当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