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泰顺县西北部的山谷里,青山竹海之中的竹里畲族乡,是一个村貌靓丽、畲韵绵长的“世外桃源”。
走在乡间的石板路上,循着潺潺水声,一群游客正倚栏驻足溪畔,两岸是一排排畲乡风情的村舍。仅有1000多常住人口的竹里畲族乡,宁静却并不落寞。在已创成国家3A景区基础上,正在向“国家4A景区”发起冲刺。
“近年来,陆续开业了14家民宿、8家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达45万人次。”竹里畲族乡乡长雷蕾自豪地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环境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畲乡面貌迎“蝶变”,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三月三”成为年度品牌节庆,畲族文化受到重视与传承,“改变的不仅是村貌,更是畲民们的精神面貌”。
1
村支书雷圣忠:难忘的三件事
“游客喜欢这里,我们自己待着也舒坦。”近日,竹里村获评泰顺“最干净村”之一,可乐坏了该村党支部书记雷圣忠,他说,这些年,竹里村正是靠环境整治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从其貌不扬的“小山村”,成为游客纷至沓来的“景区村”。
竹里畲族乡共有竹里村、茶石村、何宅垟村3个行政村。其中变化最大的,要数乡所在地竹里村。雷圣忠已在村里连任三届村支书,见证了畲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他,坦言有三件最难忘的事:分别是2014年竹里文化广场落成、2017年空中蜘蛛网下地,以及去年11月通车的“畲乡蓝”绿道。
如今的竹里文化广场,早已是乡里的旅游热门“打卡地”。广场边上是乡文化礼堂、畲族文化展示馆等,而对畲民而言,这不仅是一处承办节庆、篝火晚会等乡里大小活动的文化地标,还是当地“蝶变”的起点。雷圣忠告诉记者,文化广场所在地原是违建的木材加工厂,而周边的文化礼堂则由校舍改造而来。也是从那一年起,建成区200多榴外立面陆续披上了“青瓦白墙蓝腰带”,同步开展沿溪景观提升,就连路灯都融入了凤凰图案。
“得益于外立面改造,我们自家的房子再改造下就可以开民宿了。”2015年,雷圣忠和左邻右舍利用自家房屋张罗起民宿生意,不出家门就有年收入4万元。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从每晚150元的普通民宿,到上千的白金宿级民宿竹里云溪,家家都被游客“挤爆”了。
雷圣忠说,2017年,借着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原先杂乱的“空中蜘蛛网”下地后,更让村貌一下子亮堂了不少。去年底,作为民族乡村精品示范带建设项目之一,一条串联起司前畲族镇与竹里畲族乡,全长21.6公里的“畲乡蓝”绿道正式通车后,更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
去年,竹里村集体经营性收益达到11万。眼下,雷圣忠正在忙活的三村联富项目“商贸中心”,也已在进行场地平整。按照他的盘算,项目建成后,每年将给每个村集体增收10万元左右。
2
传承人雷君土:74岁笔耕不辍
在竹里,有位74岁的畲族老人雷君土,他不仅是市级畲族非遗畲歌传承人,更怀着对畲族文化的深情,创作了一万多首原生态畲歌,整理创作了等多本畲族文化书籍,还是瓯越“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我们拜访时,只见一位身穿畲族传统大襟布衫,满头银发的老人正在伏案写作。“刚在修改《民间畲歌选集》初稿,这本书收录了2500多首畲歌,年底可以出版了。”雷君土放下笔,笑盈盈地迎接我们,还不忘补充道:“不是我写的,我只是整理,不然手抄本都没了。”
除了这本耗时两年整理的畲歌集外,此前,老人已出版了两本传承畲族文化的书。老人不会电脑打字,这些数十万字的书籍,是在农活之余,拿笔逐字逐句写下来的。“别看我年纪大,眼睛还挺管用,还可以多写几年。”雷君土说,他还要再写一本书记录畲族源流,“让后生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
乡里人敬重雷君土,还因为他年轻时干过一件“出名”的事。2004年农历“三月三”前夕,当时还是乡中心小学校长的雷君土有了一个办歌会的念头。雷君土和雷子新等4个人一合计,各自掏腰包50元作为经费,又挨家挨户动员,在“三月三”当天,会唱畲歌的400多位乡民穿戴民族盛装,载歌载舞、蒸煮乌米饭,畲乡歌声笑语又回来了。这一天,成为竹里畲族乡首届“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如今已连续举办十五届。
“畲族只有畲语没有文字,文化传承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丢了。”雷君土带着这份初衷办歌会,而让他喜出望外的是,从竹里发起,泰顺司前、雅阳等地的畲民重拾这一传统,“三月三”成为县级节庆品牌。2010年,泰顺更是承办了我市首届瓯越“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成为每年不可或缺的节庆及畲族文化载体。
瓯越畲情三月三/首届在我泰顺开/畲民感谢共产党/党的恩情代代传……在竹里文化广场,每周上演的“畲乡大舞台”总会响起雷君土创作的悠悠畲歌。“这些歌唱出了我们畲民的心声。”雷君土说,有了民族好政策,这些年,竹里的变化很大,大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也希望畲歌这一瑰宝能够长久地延续下去。
end
来源:温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