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温州原创评论辟谣短信视频智慧微阅房产汽车教育财经居家家电健康育儿旅游书画爱龄图片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 智慧经济 > 智慧城市 >正文
智慧城市
活动报道
频道推荐
经开区:筚路蓝缕跨越东海时代 栉风沐雨见证沧桑巨变
来源:温州新闻客户端 时间:2021-07-01 10:22:54 字体:

  温州网讯  建党百年正值“十四五”开局之年,经开区奋勇争先开新局,乘势而上立新篇,把“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开年就举办了“三个百亿”重大项目的集中投产开工签约,多个世界500强企业就此扎根发展。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温州经开区已成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创新沃土和人才乐土。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谁能想象得到,经开区所处的位置原先是一片海涂,在一代又一代经开区人近30年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下,逐步发展成为温州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集聚的重要基地、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全省沿海产业带的重大战略平台,成为温州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的主阵地。

  “红色引擎”的践行者

  高质量的党的建设,是引领发展的“永动引擎”。定位建党百年的历史坐标,经开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该区党工委实施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人员统筹,做到“一项任务、一个专班、一抓到底”。全面实施“链长制”,建立“一产业链一专班”,全力打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七大攻坚战,全面打赢重大制造业项目招引建设突破战。

  “党支部是企业的灵魂,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在3月24日召开的温州经开区企业党支部沙龙活动中,正康实业公司党支部代表向大家分享经验。

  温州经开区正深化“双强红领”,打造两新党建“双强”新高地,坚持全面提升非公企业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深化党建联盟、党建共同体建设,强化“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要求,实施党建导师团帮带活动,做到有形覆盖与高效覆盖同步,力争规上工业、规上服务业等重点企业党的组织覆盖率达到100%,建强全域党建示范品牌。

  多年来,温州经开区还把“事业为上”作为用干部的重要考量,把指标任务分解到“线”、落实到“块”、捆绑到“人”,实行挂图作战、对账销号制度,节点化推进,推动领导干部要带头抓政策制定、抓组织实施、抓任务落实。及时公开曝光“蜗牛”项目、“晒太阳”项目,倒逼问题解决和工作推进,引导广大干部既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打硬仗,又要善于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真正树好崇尚担当作为的“风向标”。

  把握未来,最好的方式是出发;逐梦成真,最短的距离是实干。温州经开区将着眼时间轴线,立足空间格局,蹄疾步稳奔向新征程。

  砥砺奋进的开拓者

  近30年来,经开区已经由一个5.11平方公里的工业区,蜕变成一座262.98平方公里的城。

  作为浙南闽北首家国家级开发区,经开区一直作为开拓者和领跑者前行,自2015年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浙南产业集聚区、瓯飞单体三区“合一”以后,更是以开挂的速度发展,在全国219家国家级开发区中综合排名位列前50强,先后荣获国家低碳工业示范园区试点、中国开发区30年30强“产业创新奖”、浙江省先进开发区、全省产城融合十大示范新城、外贸十强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奖等荣誉和称号。

  全区现有工业企业近5000家,已形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等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密度居全市第一;R&D支出占GDP比重达3.9%,居全市第一、全省产业平台前列。此外,水暖洁具、食药机械、民用电器等特色产业均创成开发区的“国字号”名片。汽车和装备制造两大产业更是形成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奔腾激光、人本轴承等龙头企业的产品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

商业氛围浓厚的商业区

  在经开区举办的中国汽车流通业协会年会现场,处处可见区内的汽配企业产品展示牌。该区商务局副局长陈海鸥说,区内汽配产业链完善,规模以上的汽配企业达150多家,包含除发动机外的汽车各个零部件,可以为主机厂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中国汽车流通业协会会长沈进军表示,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趋势中,经开区的汽配企业可以依托产业优势,乘势而上。

  作为温州未来发展的重心,经开区的版图还在不断扩大,建设的瓯飞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近155亿元,瓯飞起步区中有5.6平方公里土地已获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为发展储备充足的空间。

  产城融合的“强势股”

  在经济发展,产业集聚的同时,开发区的配套设施建设也日益完善,以核心区建设为龙头,相继已建成了总部大厦、星级酒店、商务广场、中高档住宅区、交通枢纽中心、人才公寓等一大批功能配套项目。6月3日,瓯飞集团下属龙达公司承建的滨海核心区市政基础设施22亿专项债融资方案获财政部、省财政厅审核通过,这也是该区获批单体发债额度最大的专项债项目,进一步为开发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提供保障。

  与成熟的老城区相比,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曾是困扰经开区发展的显著短板,直接影响到辖区群众的整体生活质量。如今,经开区通过打造“家门口好学校”和“20分钟医疗圈”,使这两个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理工学院等高校与诸多单位达成了科研成果转换、人才培养输送等合作;市籀园小学、绣山中学、温州大学附属滨海幼儿园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解决了创业者的后顾之忧。家住碧桂园3期的经开区电商协会秘书长王安伟说,许多会员企业依托经开区五金卫浴产业完备,交通发达,物流便利的优势进行线上交易,所以不少会员就选择在经开区居住落户,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让他们更加放心了。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滨海医院等医疗设施的建设提升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作为2021年省民生实事项目的滨海医院发热门诊大楼项目,该区行政审批局牵头召集多部门召开现场办公会,当场解决控规调整、工规证审批、施工许可证申领等六大问题。


美丽的金海湖

  此外,金海湖公园与纬十浦公园已对外开园,成为人们日常休闲的好去处,而利用边角空余地带建设的多个口袋公园更是美化环境,添绿增彩的有效举措。据统计,全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一个现代化的滨海产业新城已初步崛起。

  生态发展的先行军

  在发展的历程中,经开区一直以来秉承着生态理念,紧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低碳经济型”的建设目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016年1月29日,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验收,成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新标准颁布后第一家通过验收的国家级开发区。

  专家组当年听取报告后一致认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初步形成以积极打造园区生态化工业链条为重点的“温州模式”,对于国内同类园区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践生态文明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化改革的实施,经开区的生态建设发展又在不断地升级叠代。泰瀚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是省“152”工程项目,总投资24.5亿元,项目因地制宜,通过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相结合,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水域开发新模式,该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发电量超6亿千瓦时,创造年产值达3亿元,年平均税收近5000万元。

  为提升全区水环境质量,消除水污染隐患,经开区以数字化改革推进污水治理,通过共享多源数据、整合多部门执法,实现流程再造、创新监管等机制重塑,构建未来污水智治体系。“我们研发数字污水零直排平台,为2058平方公里的管网装上智慧的大脑。同时,整合各部门管道数据成立全域管网数据库,实现全域污水流向以及管网压力、流量、漏损等动态信息的24小时监测、自动预警、精准定位,相当于能时时刻刻给地下管道做‘体检’。”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章广说。

  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建设,让这里的人们收获着来自“生产、生活、生态”的三重幸福体验,并用高涨的建设热情,热切回应着时代对这座城市的期许。

  改革创新的“模范生”

  “巢好引凤栖,花香蝶自来。优质的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也是企业转型发展的驱动力。”经开区管委会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紧紧围绕两化融合、智能制造、推进上市等重点工作,注重企业所需、群众所盼,切实打造公平开放的营商环境“高地”,助推经济腾飞。争当“改革模范生”,力争实现改革红利最大化,让企业受惠获利。

  为了宣传开发区招商项目、加强对外招商联络工作等招商活动,同时对入园企业在开工、建设、投产、达产等环节加强服务和督查,经开区专门成立了招商服务中心,为多家入驻企业提供各类审批代办和协调等“管家式”服务,包括项目落地后的备案、环评审批、初步设计方案审批等一系列审批流程。

  如今在开发区,一家企业从取得土地到开工建设,审批用时不超过50天。作为全市首个行政审批局,施工许可并联审批、容缺办理、承诺备案制等改革举措屡屡创新,大大压缩了各类审批环节。

  2016年,全球领先的啤酒酿造商百威啤酒落户集聚区,当年作为开发区历史上引进的最大单体投资制造业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百威啤酒项目刷新了温州市外资新纪录。

  除了百威,可口可乐、华润雪花等一批食品饮料龙头企业都已落户经开区,可与食品饮料企业相配套的宝钢包装生产基地也已确定落户经开区,总投资超10亿元。

  优质的营商环境给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目前经开区既有纳斯达克上市的正康实业、A股上市的福达合金,已经过会的明泰标准件,更有一大批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隐形冠军”已经茁壮成长,他们与经开区同呼吸,共成长,也一起见证经开区的辉煌发展。(记者 黄剑 通讯员 吴正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