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龙湾蒲州:以"1510"圈与"三时服务"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龙湾蒲州:以"1510"圈与"三时服务"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2025-07-10 16:07:00

  温州网讯 清晨的红雁亭飘着米粥香,周末的社区课堂座无虚席……龙湾区蒲州街道存在着新就业群体集聚、人口结构多元的特点,当地不断通过创新实践转化为基层治理活力,打造的"15分钟可达、10分钟服务"文明实践圈与"错时、延时、随时"三时机制,不仅打破了城市服务的时空壁垒,更成为温州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鲜活样本。

  织密"1510"服务网

  让空间覆盖更精准

  "从公司步行10分钟就到健身房,下班锻炼太方便了!"在创客小镇社区工作的白领小林,对家门口的服务圈赞不绝口。蒲州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核心,构建起"中心辐射+网格覆盖+品牌赋能"的立体化网络,让15分钟服务圈成为居民的日常。

  空间布局上,街道串联4个社区实践站,盘活城市书房、共享健身房等20处"文明微细胞"。蒲江社区的"乐健逸学孝"五星阵地里,智慧健身房与24小时图书馆相邻;创客小镇社区的"实践站+城市驿站+党群微家+百姓健身房+两新工场"五维坐标,已覆盖18个创新园区,让1.9万常住人口抬脚就能享服务。

  网格化服务更显精细。天鹅湖社区联动多民族资源,今年举办10余场民族文化活动,255人次参与其中。雁湖社区的"她力量共生长"女性成长营深受欢迎,吾悦广场暖心驿站成了女性居民的"充电站"。"乐享时光""健享时光""逸享时光""学享时光""孝享食光"五大品牌,让"五星阵地""五维坐标"等服务阵地有了更易识别的"身份证",居民对服务的辨识度显著提升。

  创新"三时"服务机制

  让时间匹配更贴心

  "以前下班晚,想参加活动总赶不上,现在社区晚上也有培训班,太方便了!"雁湖社区居民李女士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针对城市居民时间碎片化的难题,蒲州街道的"三时服务"机制实现了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匹配。

  在天鹅湖社区,周末科普实验、夜间声乐培训办了135场,吸引了5830人次参与;雁湖社区的夜间模特走秀、舞蹈培训班因专业老师晚间授课,参与率提升40%;蒲江社区图书馆开放至晚8点,江前里图书馆24小时不打烊,月均接待读者超300人次。"错时服务不是简单调时间,是让服务跟着群众作息走。"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说。

  在创客小镇社区,这里的百姓健身房延时至21点,党群微家开放至24点,实现"企业下班、服务上线"延时服务企业业务办理亦可不间断。核酸检测亭改造的"朱阿姨公益缝补屋"、红雁亭6:30的早粥、城市驿站的24小时充电服务……让每个人感受到了时间匹配的贴心。在雁湖社区,暑期"家门口的青少年宫"覆盖200余名青少年,邻里食堂为1500余名老人送餐上门,都让居民、外卖员、环卫工人等群体随时能感受到温暖。

  聚合资源强合力

  让治理效能再提升

  这些服务的落地,离不开政企社的协同发力。创客小镇社区与企业共建"共富直播间""创业孵化中心",引入技能培训资源;蒲江社区联动养老驿站、图书馆、企业,形成"助餐+照料+学习"闭环。志愿服务更是成体系,省级劳模领衔的"天鹅绒志愿服务队"、"共享奶奶""城市小哥联盟"等模式,成了温州文明实践的典型。

  2025年,蒲州街道已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近500场,仅天鹅湖社区针对未成年人及上班族,错时开展周末科普实验、夜间声乐培训,就达135场,新就业群体融入感显著增强。"孝享食光"邻里食堂、24小时图书馆都成了居民打卡点。

  下一步,龙湾区蒲州街道将持续深化“三时服务”模式创新,扩大“1510”文明实践圈覆盖范围,强化数字赋能与品牌孵化,推动文明实践服务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升级,打造新时代基层文明实践的蒲州样板。(记者 夏凯南 实习记者 吴沁萍)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