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慧:以 “履职能量链”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温州网讯 张智慧,他既是龙湾区海城街道埭头村党总支书记,也是浙江省第十四届、龙湾区第九届人大代表。多年来,他始终扎根乡村一线,以 “筑基强能、协同增能、裂变释能” 的履职能量链,将人大代表的职责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深度融合,在产业升级、基层治理、为民服务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 “履职答卷”。

筑基强能:让现有资源变 “发展引擎”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这是张智慧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他深知产业是乡村振兴的 “源头活水”,始终把推动产业升级作为履职首要任务。
埭头村曾有 1.7 万平方米闲置土地,长期处于 “沉睡” 状态。张智慧调研后提出《关于进一步深化 “千万工程” 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建议》,推动村里整合闲置资源,打造 “金色埭头” 未来乡村项目。他多方奔走引入社会资本 1200 万元,建成省级全民健身中心,串联起周边文旅资源,形成 “体育+文旅” 特色产业链。如今,这里不仅成为村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更吸引了周边游客前来打卡,带动村集体年收入突破 1000 万元,实现了 “资源变资产” 的蝶变。

产业发展,交通先行。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锦瑞街交通拥堵问题,张智慧在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尽快推进埭头村锦瑞街改建工程建设的建议》,推动该工程列入 2023 年龙湾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项目(三期)专项债。据悉,这条长 850 米、宽 18 米的道路将同步建设排水、电力、通信管道,周边 350 米的埭北路也将纳入提升计划,建成后将彻底解决村民出行难题,为产业发展打通 “脉络”。
值得一提的是,在龙湾区九届人大三次闭会期间,张智慧代表聚焦村民关心的安置房产权办理难题,提出了《关于加快安置房产权办理的建议》。该建议一经提出,便引起了相关主管单位的高度重视。经过一系列协调与推进工作,主管单位成功为其中 87 户已经开具发票的安置户办理了安置房产权证,切实解决了村民们多年来的心头大事,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权益,让村民们吃下了 “定心丸”。由于成效较为显著,这个建议获得了龙湾区人大优秀建议奖。
协同增能:用 “双轮驱动” 筑牢善治根基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在张智慧看来,基层治理的核心是让群众从 “旁观者” 变为 “参与者”。为此,他创新推出 “党建+民主” 双轮驱动机制,以制度创新激活治理效能。
在埭头村,“议事五步法” 已成为村民参与村务的“标配”。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点,村民可通过 “提意见 — 出主意 — 提方案 — 说了算 — 强监督” 的闭环机制,全程参与危桥改造、爱心食堂提升等民生工程。截至目前,这一机制累计解决村民诉求 80 余件,让民生实事真正做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针对棘手的拆迁积案,张智慧带领团队推行 “党员包户 + 代表巡访” 模式,挨家挨户讲政策、听诉求,最终化解了村里的拆迁难题,实现 122 间违建 “零赔付” 拆除,既维护了公平正义,又保障了项目推进。
便民服务同样是治理的重要一环。在张智慧提出《关于优化海城街道埭头村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议》后,龙湾区政务服务中心迅速响应:不仅将高频地社会事务的办理下沉至村便民服务站,让村民 “办事不出村”。此外,还安排人社局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拨付 3.5 万元建设补助经费,并配置“瓯E办”24 小时自助终端,将其打造成示范型便民服务站。如今,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各类事项,获得感持续提升。
裂变释能:架起民意 “连心桥” 凝聚合力
“人大代表既要当好实干家,也要做好宣传员。” 张智慧始终认为,代表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具体问题,更在于传递政策温度、凝聚发展共识。
在埭头村的 “议事长廊” 里,常常能看到张智慧与村民围坐闲谈的场景。他创新推出 “周三接待 + 长廊畅聊 + 夜访” 模式,茶余饭后和乡亲们唠家常、聊发展,在轻松氛围中收集建议、倾听诉求。“这种方式没有距离感,大家愿意说心里话。” 村民老陈对这样的形式很认可。

“一周一接访、一月一主题” 是他收集民意的另一法宝。通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现在埭头村的公交首末站就是张智慧和村民的“闲聊”中,最终促成落地的。长期以来,埭头村的公共交通资源一直有欠缺,唯一一条金海一线还是单线循环的微线路,公交交通的缺失让村民外出就医、日常出行很是不便。他提出“增加公交车辆,提高公交服务的覆盖范围,优化车次间隔。”等建议,在多方的努力下,2024年9月,由12辆新公交组成的从埭头村公交始发站到附二医龙湾院区的158路开始正式运营。同时,微公交也在海城街道辖区内进行了优化,线路覆盖了街道内市政道路和S2海城站点,实现招手即停,使村民直达市区有了更好、更快地选择。此举也一改埭头村无公交始发站的历史。
作为政策 “传声筒”,张智慧还擅长用 “土话” 解读 “大政”。他走进田间地头、村民家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 “千万工程”“八八战略”,让村民明白土地整合、项目落地的长远好处;结合自身履职案例,生动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实践,增强群众的制度自信。

从产业振兴的 “领头雁” 到基层治理的 “排头兵”,再到民意沟通的 “连心桥”,张智慧以实干诠释担当,用行动践行使命。“作为人大代表,就是要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张智慧说,未来将继续深耕乡村一线,让履职能量链持续释放动能,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更多基层力量。(记者 夏凯南)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