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巧筑“无废”新城 温州蒲鞋市街道实践入选国家级案例库!

巧筑“无废”新城 温州蒲鞋市街道实践入选国家级案例库!

温州新闻网 2025-08-12 17:39:00

  温州网讯(记者 张如如)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近日,由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案例》正式出版。温州市鹿城区蒲鞋市街道的创新实践——《巧筑“无废”新城——温州市打造“无废生活”精品体验带》成功入选。作为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干部教育培训教材中的“温州样本”,这一案例生动诠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基层的实践伟力,也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

  浙江省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蒲鞋市街道抓住机遇,以“人、空间、行为”为三大支点,在31个“无废细胞”基础上,串联起“理念起航”“塘河雅韵”等五大主题板块,一场“以旧焕新”的绿色变革就此展开。

  “三区联动”绘就无废图景

  “曾经的蒲鞋市,25个老旧小区挤在鹿城核心区,日均垃圾产量一度成为百姓心头的‘烦心事’。”蒲鞋市街道工作人员表示,把社区、商区、校区作为突破口,让每个角落都成为绿色实践的舞台。

  在社区,上陡门十二组团的变化最具说服力。这个曾被戏称“老破小”的小区,通过“垃圾分类五步走法”,将24处垃圾投放点精简至1处,“一米菜园”里的蔬菜用厨余垃圾当肥料,2024年底易腐垃圾投放准确率已超90%。“现在下楼扔垃圾像‘打卡’,小区干净了,邻里关系也更和睦了。”居民李阿姨的话道出了心声。

  商区的“限塑革命”同样亮眼。双井头马路菜场组建“无废联盟”,每月30日的“无废会员日”里,提着菜篮子购物的市民能享优惠。“180家商户加入,2万多会员参与,每年累计减少360吨白色污染,客流量还涨了10%。”菜场负责人笑着说,“环保和生意,原来能双赢。”

  校区里,“玩着学”成了环保教育的新方式。20余所学校的2万余名学生,通过“无废城市棋遇记”游戏、垃圾分类智能学习机,在投篮、跳舞等趣味互动中掌握知识。

  “三方协同”激活城市活力

  单靠政府发力不够,得让居民、市场都动起来。蒲鞋市街道将“无废社区”建设理念融入老旧小区改造更新中,以“政府主导、居民主体、市场承接”的方式推进项目实施在横河南小区,政府、居民、市场三方共商改造方案,屋顶防漏、道路修补等民生工程投入占比84.8%,“改到心坎上”成了居民说得最多的话。

  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街道通过引进商业投资运营团队,构建起“政府引导、居民参与、市场主体”的模式,对片区进行“应留尽留”“修旧如旧”式微改造,打造了小坝坊、双井坊街区等一批特色文旅“无废街区”。通过“修旧如旧”的微改造,2.3亿元社会资本注入,不仅减少3000余吨建筑垃圾,更培育出100余家商铺,日均客流超2万人次。“老年人纳凉、年轻人听脱口秀,新旧交融的烟火气,正是我们想要的。”街区运营方说。

  就连闲置的配套用房也焕发新生。蒲鞋市街道芳园社区盘活18处闲置房产,建起社区食堂,2000多位老人吃上实惠饭菜,每年还为社区创收3万元。把‘沉睡’的资源叫醒,形成了一套“政府主导、居民主体、市场驱动”的社区食堂“温州模式”。

  “从点到面”兴起绿色潮流

  如今的蒲鞋市,绿色已融入城市血脉。在小坝坊商圈,自带杯减5元、咖啡渣再利用、“无废”艺术展变废为宝,这里成了年轻人最爱的网红打卡地。街道创新“五子棋”工作法,实现社区“交通微循环”全覆盖,施划车位超5100个,增收2500余万元,更开通定制电动“幸福巴士”,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共享“食”光公益行动则让余量食物温暖户外劳动者,“共享厨房”传递邻里温情。

  从一个个“无废细胞”的精心培育,到一条精品体验带的成功串联,蒲鞋市街道的实践有力证明,系统思维、市场活水、全民行动,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密钥。

  “入选国家级案例,是激励更是鞭策。”蒲鞋市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将继续积极探索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聚焦社区、商区、校区等基层治理单元,政府、居民、市场三方参与,在群众心中厚植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打造美丽中国“温州样板”。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