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龙湾区星海街道人大:“e企说”聚焦“数据得地”,破解企业“成长的烦恼”

龙湾区星海街道人大:“e企说”聚焦“数据得地”,破解企业“成长的烦恼”

温州新闻网 2025-08-26 16:16:00

  温州网讯(记者 张如如)“企业外流就像‘割韭菜’,不解决用地问题,星海优势产业将受到较大影响!”日前,在龙湾区星海街道人大“e企说”访谈现场,区人大代表、浙江嘉泰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长和一语道破了当下企业发展的痛点。

  优质企业的“土地困局”

  作为温州工业经济的“领头雁”,星海街道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722亿元,增速领跑全市。然而辖区482家规上企业中,相当一部分没有自有土地,发展空间受限成为企业普遍面临的“成长的烦恼”。

  龙湾区作为民营经济活跃区域,土地资源紧缺与发展空间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郑长和代表在参与“大调研、大走访、大服务”助企解难活动中发现,不少优质企业因拿地门槛高、条件不成熟而被迫外迁或正计划外迁。“这些企业都是高成长、发展潜力较好的优质企业,如果离开星海、离开龙湾就太可惜了。”郑长和的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数据说话的土地改革

  面对“僧多粥少”的窘状,温州湾新区经济发展局党组副书记谢坚指出:“数据得地”核心是让数据说话,建立项目库,通过相关指标数据采集优化评价,得出优质项目企业排名,优先推荐供地。这一机制通过量化评估企业经营数据和绩效指标,推动有限土地资源向“发展前景好、产值增长快、亩均效益高”的企业优先配置。谢坚详细介绍,“数据得地”已从1.0版本发展到3.0版本,形成了“365”评价体系。

  浙江志达管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忠华分享了企业的亲身体验:“企业2008年成立,一直在开发区。从最初1000多万产值,到去年8个多亿。”由于厂区太挤,企业及时向政府部门汇报沟通,提交可行性报告,最终通过“数据得地”政策在2024年成功拿地。

  “数据得地”政策实施以来成效显著。今年以来,辖区公开征集优质增资扩产项目141个,为45家企业解决了增资扩产用地需求。其中,为36家优质企业“数据得地”供地1608.2亩,供地亩数和完成率均列全市首位。企业因此解决了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得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

  产业园的“拎包入住”

  然而,土地资源有限,仍有大部分企业无法获得供地。据了解,星海辖区亿元以下的规上企业有342家,很多企业有用地诉求但不符合单独拿地条件。面对这一困境,政府推出了3.0试行政策,通过“产业准入+限低价、限税收+公开摇号”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机会。

  对于暂时达不到拿地条件的企业,政府建议先租赁国企优质产业园作为过渡期。温州湾新区、龙湾区采用供空间方式解决企业当前燃眉之急,率先通过国有企业摘牌建设产业园,采用定制厂房模式解决优质企业用地问题。

  滨海新城招商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超佳介绍了公司在建的三个产业园项目:滨海现代智造产业园(99亩)、温州未来智能家居制造产业基地(249.1亩)和温州湾金属制品业小微园(68.2亩)。这些产业园充分考虑了不同企业的需求,既有出租也有出售,还引导不同行业进驻不同园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数据得地”政策正以创新的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土地要素保障,也为星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下一步,龙湾区星海街道人大将持续发挥桥梁作用,推动政策覆盖更多企业,让企业在转型升级中,不再为土地空间发愁。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