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龙湾状元:“两山”理论润泽民生 生态红利绘就共富新景

龙湾状元:“两山”理论润泽民生 生态红利绘就共富新景

2025-08-31 13:44:00

  温州网讯  今年恰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提出20周年。近日,记者循着 “两山” 理论的实践脉络走进龙湾区状元街道,于青山绿水间探寻生态红利如何转化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曾经的沿河荒地如今已是碧水环绕、绿意盎然的“荷塘跃色”,公园月色广场、月下咖啡、月满西楼等特色场景依次展开,不仅重现了河清岸绿的生态美景更成为居民休闲娱乐、文化展示、文明实践的共享空间。

  记者看到,晨练的老人们在月色广场迎着朝阳舒展身心,书法爱好者们在月满西楼里挥毫泼墨。丝竹声里、笔墨香中,百姓正享受着宜居生活带来的从容与惬意。“这里就像社区的文化客厅,让我们老有所乐、亲有所聚。我还在这里结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每天说说笑笑,打发退休时间。”一位常来练书法的老人感慨道。

  公园一隅的“月下咖啡”香韵袅袅。这家由社区社会企业与“青苗残疾人之家”共建的公益咖啡店,已成为残疾人就业帮扶的新平台。店内,残疾人店员正专注地制作咖啡,货架上整齐摆放着他们制作的手工品与状元文创。“依托‘荷塘跃色’带来的人气,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已有十余名残疾人通过咖啡技能培训在此稳定就业,实现自我价值。”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改善不仅带来了人气,更拓宽了共富路。

  生态的改善,总能催生出温暖的民生图景。与公园一街之隔的状元亭,便延续着这份生态滋养民生的温度。清晨,志愿者们将刚熬好的茯茶递向赶早的劳动者,茶香混着热气漫过亭台。这座承载着 “以德为先” 状元文化的亭子,前身是三位老人自发设立的施粥点,如今已成为全国首家拥有施粥营业执照的公益阵地。夏日送伏茶、冬日施热粥,端午发粽,中秋供饼,平日里供应免费早午餐,年均服务超2万人次。

  生态筑基、文化铸魂,状元的幸福图景里,还有着文脉与时代的交融。状元街道因南宋状元赵建大而得名,历史遗迹丰富,文化资源集聚。近年来,街道坚持“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合理利用”,系统梳理地方文化,打造“瓯越古镇·上善状元”品牌,推进“状元里”特色文化街区建设。

  作为街区核心载体的状元楼,通过展陈以及VR、AR等现代技术,生动再现科举文化与状元传奇,并融合红色研学、国学课堂、邻里学堂等功能,成为传承文脉、服务社区的文化综合体。在这里,民众可以穿越古今,聆听先生教诲,体验科举考场,生动感知状元文化的魅力。 

  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胜势。状元街道深耕“绿水青山”效益,以杨梅特色产业为抓手,推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每年四到七月份,“王鱼杨梅季”如期而至,王鱼宴、梅好市集、采摘游等系列活动接连上演,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今年,街道杨梅总产量达3634.1吨,实现产值7268.2万元,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次推出的王鱼宴更是邀请300多位居民欢聚一堂,共品佳肴,共享丰收喜悦。

  状元街道的实践生动表明,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守护百姓的幸福生活。在“两山”理念指引下,生态红利正不断转化为可感、可及、可共享的民生福祉,在社区绘就出一幅景美人和、产兴民富的崭新画卷。(通讯员 蔡晨翔 刘煜 林资达 侯河平 翁跃鹏)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