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海滨:党群联动“米塑课堂”绘就基层治理暖心图
温州网讯 在温州海滨街道沙中村,一堂别开生面的米塑公益课每周如期开展。孩子们围坐在张立桂老师身旁,手中揉捏着五彩米团,专注地学着塑鸟捏花。这门传承近千年的非遗技艺,如今正通过党群服务的桥梁,从老艺人的“私房手艺”转变为全村共享的文化课堂,也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温度。

温州米塑历经近千年岁月沉淀,承载着一代人的乡土记忆,是流淌在民俗里的文化基因。沙中村的张立桂老师,便是这门非遗技艺的守护者。13岁拜师学艺的他,与米塑相伴数十载,塑鸟兽、捏花卉,每一件作品都栩栩如生,兼具观赏性与文化性。而最初让这份手艺走出“私厨”、走进大众视野的契机,是村里的爱心食堂——经常在这里用餐的张立桂,被党员干部发现了这门“绝活”。

为了让非遗技艺得以传承,更让党群服务精准触达群众需求,沙中村立足村情实际,依托前期组建的党员(邻里)社群——“向日葵”服务队,将张立桂等民间老手艺人纳入其中,在党群服务中心开设米塑公益课堂。每周固定时间,张立桂老师都会准时到场,手把手教孩子们和有兴趣的老人捏制米塑。

党建引领的温度,不仅体现在非遗传承的课堂上,更藏在为老手艺人办实事的细节里。了解到老艺人们缺少固定教学点,村党总支部第一时间协调资源,打造了米塑创作室,配齐桌椅、材料收纳柜等物资,让老手艺人有了安心创作的“大本营”;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党员志愿者定期上门,不仅帮忙采购糯米粉、食用色素等创作材料,还主动打扫卫生、整理工作室;为了让这门“藏在村里”的手艺被更多人看见,志愿者们还协助拍摄米塑制作视频,通过村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宣传推广,让沙中村米塑逐渐走出乡村,收获了不少知名度。
作为“融合党建•幸福沙中”品牌建设的重要实践,米塑课堂成功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这里,非遗传承不再是孤芳自赏的技艺延续,而是转化为党群同心的“粘合剂”、文化传承的“活载体”。

未来,沙中村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非遗为纽带,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让“一老一小”的幸福底色更浓,努力绘就基层治理暖心图景。(通讯员 杜铭铭)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