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记者 黄冰娥 许文星) 从曾经的“中国牛皮第一镇”,到企业纷纷外移,再至“真皮大世界”诞生……栉风沐雨40年,瞿溪“牛皮经济”走出了一条跌宕起伏的曲折之路。经历了由盛至衰的阵痛,拥有百年制革历史的瞿溪致力探索转型升级之路,不仅让古镇焕发出全新活力,也努力带动着整个温州鞋革产业的更新换代。
瞿溪有着130多年的制革历史。上世纪60年代,常有市民在外地学制革,回到瞿溪开办牛皮作坊。改革开放之后,这股小潮流从地下浮出水面,规模也越来越大。“之前都是靠手工,没有机械化所以产量不大。行业出规模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真皮大世界董事长吴松权回忆道。
说起瞿溪皮革业,企业家吴松权如数家珍。1992年,随着瞿溪牛皮交易市场正式落成,其制革行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993年,该市场以年成交额2.43亿元跻身“全国百强集贸市场”。1995年,全镇从事皮革加工的大小企业达600余家,交易额连续3年摘取同类专业市场的“全国之最”。1996年,市场日均交易生牛皮3万余张,年成交额达20亿元,瞿溪成为大名鼎鼎的中国“牛皮第一镇”。
“进入21世纪,制革业就变得不受欢迎了,这是个重污染行业。再加上当时温州自来水由仙门河水来供应,感觉上游有这个行业不好,所以采取了搬迁的方式。”吴松权说,由于环保意识欠缺、生产工艺滞后,牛皮制革业的污染隐患开始显现。2000年前后,随着我区全面治理皮革业污染问题,大批无法达标排放的牛皮企业外迁。瞿溪的“牛皮经济”逐渐滑坡。
与之产生鲜明对比的,是瞿籍温商走南闯北,将事业版图越做越大。据统计,全国真皮贸易市场份额的70%是由温州人创造,其中瞿溪商人占比60%。“我们懂皮革这个行业,搬来搬去,其实做皮的还是我们这班人。”吴松权解释。
如何将在外瞿溪商人的资源重新整合,“引流”至瞿溪再创“一张皮”经济的辉煌,也是当时区委区政府一直思考的课题。2013年,吴松权与区政府、街道主动谋求合作,提出从皮革加工转向时尚真皮贸易的全新概念,主动拆除了其位于三溪路的3.9万平方米制革旧厂房。2014年,通过招拍挂,以吴松权、徐三豹为代表的20余位温商,众筹15.7亿元,在拆除后的空地上,启动建设“巨溪国际真皮大世界”项目。
在吴松权看来,这次回归,不该回到粗放生产的“老路”上。如今,“巨溪国际真皮大世界”成为复活“第一镇”的新引擎,推动真皮产业集聚升级,催生瞿溪商业新生态系统。该市场集实体贸易、电子商务、展会展示、研发设计、保税仓储等多功能于一体,是我市唯一以皮革鞋材产业为主的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重点项目,也是全国首座智慧型专业市场。目前,“巨溪国际真皮大世界”真皮鞋材市场已开业近一年,入驻企业500余家;二期于10月31日完成招拍挂,进入2年建设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