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石福明:“理工男”的华丽转型!科技注入让养殖黄鱼身价倍增

石福明:“理工男”的华丽转型!科技注入让养殖黄鱼身价倍增

温州日报全媒体 2023-11-13 11:05:00
温州素有“无黄鱼,不成宴”的说法,这也催生了温州人对大黄鱼品质的要求——追求野生口感,嫌弃养殖风味。

  温州网讯 温州素有“无黄鱼,不成宴”的说法,这也催生了温州人对大黄鱼品质的要求——追求野生口感,嫌弃养殖风味。

  而近年来,洞头区鹿西岛的养殖大黄鱼逐渐打出了名声,获得了温州人的认可,洞头也因此于2021年获得“中国生态大黄鱼之乡”金名片。

  养殖大黄鱼如何征服温州人的味蕾?这背后,和一个“理工男”的华丽转型密不可分。

  “理工男”跨界养黄鱼

  石福明是洞头区鹿西乡人,他16岁离开家乡,主要从事电气自动化行业,并小有成就。

  2015年,在外拼搏30多年的他,响应“温商回归”的号召,决定回乡创业。他说,“做了半辈子的电气自动化,这次想尝试其他领域。”而这一跨界,就瞄准了海洋渔业养殖领域。

  鹿西乡是温州重点渔业捕捞基地之一,但近年来传统捕捞业逐渐衰退,当地经济发展也一度陷入瓶颈。石福明经过详细调研和考察后,决定在深海开展大黄鱼养殖。一是可以不受禁渔期的影响,二是可以填补家乡产业的空白,促进海岛渔民转产转业。

  “鹿西乡海域的水质没有那么清澈,正好阻挡了部分紫外线,再加上海里有充足的自然饵料,大黄鱼有很好的生长环境。”石福明说。2015年12月,他在鹿西乡成立了黄鱼岛海洋渔业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大黄鱼养殖。

  作为一名“理工男”,虽然嘴上说干够了电气自动化,但石福明还是习惯于用理科思维去解决养殖中遇到的问题。

  养殖大黄鱼必须定期清理渔场中的粪便、淤泥,如果长期不清理,污物发酵之后,细菌滋生,会引起鱼类病害,传统的人工清淤,耗费大量人力时间,一般一年才进行一次。

  石福明为此研发了一套智能清淤系统,通过传感器实现在线水质检测,系统经过运算,通过清淤泵,将污物排放到网箱外面,由食腐鱼类分解掉。石福明相当自豪地说,“人工清淤一年一次,而我们一天就清淤四到八次,效率完全不一样。”据了解,智能清淤不仅大大降低了大黄鱼得病率,每年还能节省近20万元的人工成本。

  这是石福明利用理科思维,将数字化、智能化等科技手段运用于大黄鱼养殖的一个缩影,他是洞头最早尝试离岸深水养殖的带头人之一,将科技的根系延伸到了深海。

  一条黄鱼带来的转变

  目前,鹿西乡深海网箱养殖,已逐渐替代传统近海捕捞作业,成为当地渔民收获大黄鱼的主要方式。

  陈通兴是本地渔民,回忆起过去出海捕鱼的艰辛,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渔民的命,三分由己,七分在天。”为了生计,哪怕是10级的风力,五六米高的海浪,他们都要硬着头皮出海。而现在,经过了渔业转型,他也过上了安定平静的岸上生活,收入有了明显改善,生活条件也在不断提高。

  石福明的公司成立之初仅有8人,目前已经发展到30多人,这些就业岗位全部提供给了当地的渔民,让他们有了致富增收的机会。

  同时,深海网箱养殖,营造了仿野生、低密度的大黄鱼养殖环境,加上数字化、智能化的养殖模式,洞头大黄鱼的品质获得了大幅度提升。

  据温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介绍,洞头大黄鱼的脂肪层很薄,蛋白质丰富,是鸡蛋的1.5倍左右。吃起来口感好,营养佳。

  品质决定价值,现在洞头养殖大黄鱼的价格水涨船高,最高能够卖到200多元一斤。

  大黄鱼的名声逐渐打响,鹿西乡也迎来了乡村旅游新发展的契机。石福明抓住机遇,研发出了大黄鱼特色菜品,每年推出“游黄鱼岛、吃黄鱼宴”系列活动。游客不仅可以品尝新鲜美味的大黄鱼,还可以出海钓大黄鱼,大大丰富了鹿西的乡村旅游项目。

  随着游客的日渐增多,这两年,鹿西岛上的民宿也越开越多。每逢节假日,游客爆满,常常“一房难求”。2022年,鹿西这个常住人口只有4400多人的海岛,全年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达到9000万元。

  来源:温州日报全媒体

  温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龙飞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