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学许:路边捡的一份报纸改变了我的人生
日前,泰顺司前镇“左溪畲乡小院民宿整村运营”项目签约落地,山村左溪又迎来好消息。作为泰顺县35个招商引资重大项目之一,它让左溪村民对共同富裕前景有了更踏实的期待。项目谋划人左溪村党支部书记蓝学许,正盘算着村里如何借势再发展一波经济。
蓝学许不管是性格,还是行止乍看都像温水,但熟悉的人都知道温水下藏着的是他对时代时事敏锐的触角和大事上说干就干的决断。
28年前,这位偏远山区的贫困户,正是凭着这份敏锐和决断,带着一份路边捡到的《农村信息报》,背起行囊走出大山,开始第一次“考察”。
这一次考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也开启了左溪脱贫致富的坦途。
28年前,第一次考察
路边捡来的《农村信息报》上,看到“农村致富经”
“来田里帮忙吧。”高一暑假,父亲告诉蓝学许,家里穷,负担不起30元的学费。那是1993年,司前畲族乡与里光乡合并成司前畲族镇不久。
作为贫困镇里的贫困户,他扛着锄头干农活的同时,常跑到学校边上,听听向往的朗朗书声。从洪水里捞起一本学术杂志,也看得津津有味。
渴求知识的蓝学许格外关注书本、杂志、报纸上的信息。有一次,他在路边捡到一份褪色的《农村信息报》,第一次看到“农村致富经”。
“杭嘉湖地区农村经济火热发展,村民们在自家门口当起了‘老板’”,这则新闻让蓝学许非常兴奋。1994年过完春节,他就带着那份《农村信息报》出发了。
蓝学许“按图索骥”找到嘉兴,用一个星期时间在海盐和大桥的农村一个个“窜”过来。果蔬种植、畜禽养殖、规模化养殖……在海盐县,他观察到农民养猪销售的一条龙模式,摸索出一些门道。
养猪相对容易且市场需求高,蓝学许决定试试规模化养猪。给猪看诊、配饲料、清理猪场……5年里,他几乎吃住在猪场,从十几头到四百多头生猪。到1999年,蓝学许年收入破万元,成为村里首个养猪致富“万元户”。
2001年,蓝学许获“泰顺县十大优秀青年”荣誉。但是,他的养猪事业却碰到发展的瓶颈,畜禽养殖品种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当时珊溪水库竣工不久,他看到水源地保护的新闻,已隐隐感觉到养猪业潜在的风险。
致富,还有没有其他路子?蓝学许决定再出去看看。
每年一次,一个人的考察
两万元的推销短信,让“爆款”葡萄开启泰顺“采摘游”
2000年春季,蓝学许又一次出发。
这一次,他的目标是嘉兴大桥镇。那里的立体农业,循环利用资源,很有名气。
上一次去大桥镇时,这里都是葡萄棚,农民住别墅,开轿车去田间,蓝学许大受震撼。这一回,他蹲在田头和农民聊种植、打听信息……回来后,他决定向立体农业转型。
“为啥进口葡萄能卖40块钱一公斤?”蓝学许在嘉兴超市看到进口的美国红提,他盼望着泰顺山沟沟里也能长出这样的葡萄。
2003年,他从嘉兴引入美国红提、醉金香等品种葡萄4000株,15亩自留地成了承载希望的葡萄园。
他满怀期待和信心,却等来第二年的颗粒无收。葡萄在左溪“水土不服”,遭了病害,蓝学许又没经验,缺技术。多年积蓄打了水漂,他欲哭无泪。
“能不能找个专家问一问?”在老支书雷志亮鼓励下,蓝学许又出发了。
他打听到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厚着脸皮”找上门向专家求教。专家十分热心,建议他调整种植模式。
第二年,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果了,亩产1000公斤。
问题又来了,1.5万公斤葡萄怎么卖?
蓝学许注意到手机收到的推销短信。2005年,每条短信0.15元,不能超过20个字。“左溪葡萄熟了,欢迎采摘……”附上联系电话和地址,他找到运营商,一次性发出两万元的短信。
短信一出,他的手机就没消停过,一个又一个咨询电话和预订单找上门来。
泰顺全县采摘观光农业模式,就这样诞生了。连续半月,村里的机耕路被轿车停得满当当,葡萄一摘而空,带来11万元净利润。
村民的眼睛亮了,纷纷上门求教葡萄种植技术。蓝学许也不藏私,给大家当起“技术导师”,甚至带着他们又去了趟大桥镇。
左溪村乃至整个司前畲族镇都掀起“葡萄热”,直到十几年后的今天,周边乡村形成800多亩的农业观光休闲园区,30多户畲族农民专门从事葡萄种植产业,果农人均年收入达7万元。
几乎每年一次的考察,不但让他看到外面的世界、别人的探索,更让他隐隐触摸到时代变革的脉搏,他清晰地意识到,紧跟国家的乡村发展政策,才能迅速踏上致富快速道。
统一思想,带着村民去考察
畲乡整村规划“出炉”,3000多万元项目入村
“我保证不贪不诈,绝不以集体利益牟取个人私利,保证3年内左溪村的发展跨上新台阶。”2007年,蓝学许当选左溪村党支部书记时,用喇叭喊出他的承诺。
怎么让左溪人都富起来?蓝学许告诉自己:“自己创业与村里创业不一样,决策要民主。”
初为村支书,蓝学许很多想法并没有得到大家支持。他决定带大家出去看看别处的村子,别人致富的路子。
先是少数村干部,后来是党员、村民代表。
2008年,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一批花园村庄崛起。
蓝学许也想让左溪成为美丽新农村,但阻力很大。环境整治,要拆猪圈露天坑,村民不肯;清理河道,村民不配合;外立面统一风格,大家觉得没必要……左溪考察小组出发了。
蓝学许带着大伙跑了省内省外30多个村庄。被高颜值的美丽乡村震撼,尤其是有的村在环境整治后成了旅游热点,村民年收入成倍增长。
调研小组迅速达成共识——左溪一定要提升。
但外面的运营模式难复制,左溪还是要想办法走一条自己的路。
左溪是畲族村,民族风貌能不能成为特色?
2009年,蓝学许邀请省科技特派员、浙江农林大学旅游学院老师为左溪“量身定制”一份村庄旅游发展规划。
一年后,左溪在泰顺全县第一个完成整村规划。但是,这一本《规划》怎么才能变成现实?
蓝学许与村干部,人手一本《规划》,去司前镇、泰顺县政府,见人就上去扯几句,说说《规划》,谈谈左溪的未来,讲讲畲村人的梦想。直说到很多原本不知道左溪的人,都有了一个“美丽左溪”的深刻印象。
终于,2011年,全省出台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政策,蓄势待发的左溪迎来发展机遇。《规划》正式缓缓展开。
130多间火柴盒式的建筑全部改造立面,木门窗、黄墙黑瓦、畲族图案等统一元素打造畲族特色风情街……累计3000多万元的投入,让左溪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左溪已成为泰顺旅游“金字招牌”。每逢农历三月三,畲乡风情节,游客涌入左溪村,边吃乌米饭边赏畲歌,穿梭田间地头采摘瓜果蔬菜。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精准。”蓝学许把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左溪当年正是找准路子,才能精准脱贫。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08年不足4000元,到现在的2万多元;过去430名村民外出打工,如今300名村民回乡创业。
今年2月,司前畲族镇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蓝学许先后两次到北京,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今天谋求共富,他依旧把目光瞄在“精准”二字上。
去年底,文泰高速通车,打破交通束缚,左溪21家民宿一房难求,村民在家赚钱的愿景照进现实。
“畲乡遇见”民宿老板娘吴妙英的账户上定金收了一波又一波,开始欠起了房间。
80后雷朝远的民宿月初刚动工,投入180万元,他期待着明年端午节开张生意红火……“中国最美畲村”,怎样才能再上一个台阶?民宿管理跟得上吗?特色文章做足了吗……蓝学许捏着两份重要文件——左溪畲族风情产业带科研报告、中国最美畲村发展规划,筹划着明年开春的又一次学习考察,这一回他的目标是如何创建共同富裕产业示范带。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