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大视听产业|“视听+”战略激活包垟文化基因 绘就乡村文旅新图景

大视听产业|“视听+”战略激活包垟文化基因 绘就乡村文旅新图景

2025-08-25 15:39:00

  温州网讯(记者 张如如)在浙南泰顺的青山绿水间,包垟乡正以一场深刻的视听革命,撬动沉睡的文化资源与农业宝藏。依托泰顺县第一位中共党员林秉权的红色根脉,万亩杨梅林的绿色产业,以及古村落的千年文脉,包垟乡创新实践“视听+”战略,将现代传播技术与乡土文化深度融合,绘就了一幅科技赋能、文旅兴乡的生动图景。

  视听+红色,光影铭记革命星火

  包垟乡的红色底蕴,因林秉权、林一鹤父子的革命与艺术生涯而愈发厚重。林秉权作为泰顺县第一位中共党员、中共早期党员,其故居如今已成为重要的革命教育基地。作为林秉权之子,林一鹤19岁投身革命,1946年入党,以随军记者身份参与解放定海战役,以画笔为武器,为革命故事创作插图。6月30日,在建党104周年前夕,“林一鹤作品展示馆”在林秉权故居正式揭牌开馆,这对革命父子实现了跨越时空的“相聚”。

  展馆内陈列着林一鹤的艺术珍品,不仅有其创作的《断肠草》《红军山洞医院》等红色题材插图作品,生动再现泰顺革命历史,还展出了大量风景油画佳作,如《泰顺红岩瀑布》《欧江风帆》等,展现其“以刀代笔”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深厚的乡土情怀。这些作品全面展现了这位红色画家将革命信仰融入艺术创作的一生。

  包垟乡以此为契机,深挖红色富矿,明确以“一厅(林秉权革命教育展示厅)一馆”为核心布局,计划联动飞云湖等优质生态旅游资源。未来,这里将成为沉浸式红色研学的重要基地。乡政府正积极筹划,通过制作微纪录片、编排情景短剧等视听产品,深度讲述林氏父子的革命故事与艺术人生,展现革命者的忠诚信仰与艺术家的乡土情怀,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视听+产业,杨梅“潮玩”链全球

  包垟乡的绿色产业——杨梅,也乘上了“视听+”的东风。2025年6月,第九届YOUNG梅节盛大启幕,以“潮玩体验”为核心,玩转视听新花样。活动现场,“泰顺YOUNG梅国际宣推官”闪亮登场,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友人通过多语种直播,向全球观众推介泰顺杨梅的独特品质和文化内涵。

  短视频平台成为杨梅营销的主战场。抖音、快手等平台上,#泰顺杨梅出山记#等话题持续升温,百万粉丝文旅达人深入杨梅林开展产地直播,第一视角展示杨梅采摘、分拣、包装的全过程。通过直播间,消费者不仅能直观了解杨梅品质,还能“云体验”梅农的劳作场景,增强了产品信任度和购买欲望。

  高潮在7月5日的“梅力觉醒”月光派对暨“主包”大赛颁奖盛典上演。脱口秀演员以杨梅为梗引爆全场笑声,乐队在飞云湖畔唱响欢快的《采梅谣》。此外,“主包”大赛线上总销售额突破400万元。据悉,整个2025年杨梅销售季,包垟乡杨梅产业依托6000多亩种植规模、4300多吨年产量,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发力,特别是直播矩阵的强大赋能,全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

  视听+古韵,音乐会奏响乡愁乐章

  如果说红色是包垟的根脉,杨梅是包垟的甜蜜,那么“古村音乐会”则奏响了包垟的灵魂乐章。2024年9月,第三届“古村音乐会·林岙”通过线上直播圆满收官,吸引了新华社现场云、新浪新闻等8家知名媒体平台同步转播。

  音乐会创新性地以林岙古村落为天然舞台,通过音乐情景剧的形式,将古村风貌、民俗风情与乡土音乐深度融合。《茶诗》的旋律展现田间劳作的场景,《哪朵花开为阿哥》的曲调诉说美好爱情,镜头穿梭于青石小巷、斑驳古墙之间,让观众通过屏幕“穿越”时空,体验村居生活。

  这场视听盛宴引发情感共鸣,微博话题#中秋浪漫在温州一古村具象化了#浏览量达1.1亿人次,留言超万条。从开机取景到线上展演,“视听+古韵”模式成功激活传统建筑空间,将乡愁转化为情感流量,全网曝光量超1000万。

  从林一鹤画作中镌刻的革命信仰,到直播间产出的杨梅订单,再到古村音乐会流淌的时空韵律,包垟乡正以“大视听”产业为支点,撬动文化传承、产业升级与生态价值的共振共赢。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