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区海滨街道:贴心服务解民忧 携手乡贤助共富
温州网讯(记者 张如如) “北沙公园里乒乓球桌损坏,需要更换球桌。”“老人亭的大榕树树枝长得太长,把老人亭房顶压坏了,需要维修。”……每月15日,龙湾区海滨街道组织驻村干部、村社委员、党员先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热心志愿者等,在各个村社的凉亭议事点,“零距离”收集民情民意,一线回应群众诉求,解决实际困难。近年来,海滨街道不断推出新的为民举措,以更有力地服务持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推动共同富裕。
“凉亭议事”
民意收集“零距离”
自2021年8月15日首次开展“凉亭议事·心系万家”实践活动以来,海滨街道依托“凉亭议事”,抓住居民“关键小事”,解决群众“心头大事”。

由于历史原因,海滨街道的安置任务较重,工作人员把区里三产处置办法放到凉亭里去宣传,通过不断入户谈心,耐心细致地讲解,老百姓的心态也从最初的抵触心理转变为主动参与进来。通过有效落实,街道为群众争取到了826套新房,专门用于解决三产指标问题,为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开了个好头。
为腿脚不便的老人送药、坑坑洼洼的路段得到修复、小区设置了规范的电动车停车区域……在这一个小小的议事亭里,一件件民生大小事被村民提出来。海滨街道根据“难题领衔、实事领办”机制,对各类问题进行责任分解、限期交办,将矛盾化解在家门口,让服务延伸到家门口,切实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事情。活动开展至今,共收集问题183余个,解决问题170个,累计帮扶群众7000多人次,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等实际困难250余项。
老有所养
幸福养老新模式
共同富裕,说的不仅仅是“钱袋子”的事,更要为百姓创造平安和谐、舒心幸福的良好环境。据统计,海滨街道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辖区人口的15.9%。

为进一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海滨街道于2019年建成海滨养老服务中心,这所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提供吸氧、雾化、康复训练等近30多项医疗护理服务,让辖区老人在家门口就老有所养。
老年人不仅仅需要吃饱、穿暖,更需要情感交流、人际交往、文化娱乐等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去年以来,街道从老年人需求出发,积极统筹优势资源,建设养老驿站、文化礼堂、爱心食堂、爱心驿站、老年人活动驿站等6大暖心工程,形成“10分钟老年友好服务圈”。此外,街道还通过适老化改造和以“民俗文化”为切入点的文娱活动,打造“桑榆乐享时光”,持续提高老年人群获得感、幸福感。截至目前,该街道已建成爱心食堂10个、老年公园12个、康疗中心2个,养老服务顾问队伍16支,无障碍设施改建覆盖达到100%。
携手乡贤
凝聚致富新动能
乡贤已成为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近年来,新乡贤回乡投资建设达数亿元,有效推动海滨建设。

海滨街道把新乡贤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为更好地发挥新乡贤优势,激发新乡贤活力,海滨街道成立新乡贤联谊会,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保持与乡贤的长期联系,畅叙乡情。以乡情为纽带,打造“乡情驿站”,汇聚在外商会凝聚力。街道定期向在外乡贤通报海滨发展情况,以乡音唤乡愁,积极引导新乡贤回归创业,凝聚起助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新动能、新力量。
携手奔向共同富裕道路,海滨街道的民企在不断示范。温州市宜和鞋材有限公司位于海滨街道,企业近年来以实际行动担负起社会责任,带头走共同富裕之路,每年以补贴、让利分红等形式,按照入职年限、技术等级等不同标准,对员工进行激励,改善员工家庭生活条件。此外,企业还设立基金账户,每年投入固定金额,通过帮扶基金、助学基金、法律援助、医疗保障等不同方式,为企业员工做好服务,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像这样的企业在海滨街道还有很多。海滨街道通过贴心服务,全力办好群众身边大、小事,不断汇聚各方共富力量,投身到共富建设中,持续放大“家门口”的共富效应,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