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郑国标:敬业奉献好人

郑国标:敬业奉献好人

2022-01-17 16:27:00
文成县南田供电所的配电线路工
入选2020年度温州好人榜

  大山深处的“点灯”人:穿梭山路30年 护佑万盏灯火

  早年没通公路的时候,郑国标就是沿着崎岖的山路进村搭线“点灯”;后来通了公路,走到最后没修完的几公里,他又背上二三十斤重的工具徒步来回。每次往返黄寮村,他都要早上五六点出发,晚上五六点回家。

  黄寮村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县城西北部,是郑国标所在服务辖区中最偏远的村落。郑国标是国网文成县供电公司南田供电所的配电线路工,2020年7月7日,他在电力线路工程外出查勘中永远倒下了……

  2020年4月,郑国标(右)和同事在户外作业

  7月10日早上6时,文成县南田镇村民吴汝春送了郑国标最后一程。为了送这最后一程,吴汝春提前一天从最偏远的黄寮村下来,在镇上住了一晚。

  送别现场,文成县各地都有村民赶过来。那条平时人不多的山路上,因为送葬的七八百人,开始出现堵塞。公墓容不下这么多人,很多人只好半路返回。下山的队伍又走了一个多小时。

  人们舍不得郑国标。作为服务乡亲30年的老职工、老党员,郑国标30年来坚持为山乡搭线“点灯”、带去光明。只剩下一户人家居住的村子知道,五六岁的小孩也知道,“停电了,找国标”。

  “停电了,找国标”

  从参加工作起,郑国标就没离开过南田供电所。他说自己是山里人,“留在山里服务这里的百姓,挺好的”。

  南田供电所负责文成县二源、南田、百丈漈3个镇总共26条供电线路。郑国标和同事两人一组便扛起了12条线路,总长138.21公里,关系着8386户山区百姓的用电生活。

  郑国标点起的灯,照亮了山区,尤其是南田镇最偏远的黄寮。黄寮村距离南田镇中心30多公里,偏远闭塞,有当地最难走的路。直到2019年底,进村的最后6公里仍没有修公路,车辆无法开进去,就算已经建成的那段,由于山路崎岖,很多坐车的人也会晕车呕吐。

  郑国标不会晕车,他太熟悉这路。黄寮村党委委员黄华秀说,只要村子里遇到用电问题,打电话给国标,他保准在两个小时内出现。

  2018年因台风,村里停电,手机信号也中断了,镇里派人来排摸灾情。进村的山路被洪水淹没,黄华秀隔着路向镇里派来的人大喊:“带个口信给国标,村里没电了。”

  两个小时后,郑国标出现了。他把车停在路边,背上几十斤重的抢修工具,蹚过齐腰的洪水进到村里。等问题全都排查完,村里重新通了电,已经是晚上8点多。

  2018年2月,郑国标帮助村里的老党员检查用电设备

  在黄寮的周山自然村,随着扶贫工作持续推进,大部分村民已经搬到南田镇里,并申请把老房子的电停掉。每年春节和清明时节,他们又会回到老家,并提前打电话给郑国标,请他提前送电。

  赵培良是一年中在周山村居住时间最长的老人。村干部把郑国标的电话留给赵培良,“停电了,找国标”。每次接到赵培良的电话,郑国标都二话不说,走三四公里山路进村,为老人排查检修通电。虽然只有这一户,但郑国标从不降低自己服务的标准。就这样,他为周山村送了18年电。

  一点一滴照亮山区致富路

  这几年,南田依托生态环境培育高山经济,郑国标点起的灯也照亮了南田就业增收的道路。 

  武阳村村委会主任刘万利记得,村里要改造农用电,申请提交到供电公司后,来对接的是郑国标。审批、预算、设计,郑国标一一考虑周到。半年后,项目顺利动工。村里出产的杨梅和猕猴桃,正好借着武阳旅游发展的时机,在家门口卖出了好价钱。

  农忙时节,郑国标会到田间地头走一圈,把农业排灌电力线路查一遍,再教农户们正确使用水泵,避免因为急着用电,私自搭接导致安全事故。村民觉得,种地、抽水、灌溉,只要用电有问题,找国标就好。 

  2016年,黄寮线实施线路绝缘化改造。改造方案设计中,计划把一座铁塔设置在山顶。

  看了方案后,郑国标想到,那个山顶有不少村民种的杨梅,这是他们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线路改造会给村民征地补偿,但他们仍要重新寻找长期增收的渠道。

  2017年9月22日,郑国标(左二)服务三农保障可靠用电

  出于对当地地形的了解,郑国标建议把铁塔移到北面山腰:一方面,能减少征地补偿和工程造价;另一方面,山顶那块地有大批生长快速的毛竹,很容易碰到电线,北面山腰则没有,能减少后期维护的人力和成本。在他的建议下,黄寮线修改设计方案光造价就为工程节约了上万元。

  像这样,为了山区整体发展,为了尽可能维护村民利益,郑国标会在工程建设和政策处理中寻求周到的解决办法。正是靠着对山对电对农民的了解,别人做不通的工作,郑国标去了往往能解决。

  难啃的硬骨头,他第一个认领

  这些年,郑国标踏遍了南田的山山水水,查勘过所辖台区全部线路。他对设备状况、线路布局、故障隐患了如指掌,对每个客户的用电状况和性格特点都牢记于心。

  南田供电所所长朱斌斌说,正是由于对山区和线路的了解,老郑成了所里的顶梁柱,建设中难啃的硬骨头他都第一个认领。

  黄寮线,是建在海拔七八百米高的一条电力线路,深山老林没有通路,当初建设时,连专业施工队伍都说:“没干过难度这么大的项目。”

  郑国标带着施工队伍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他每天早上六点多带着工人上山,一直待到晚上七八点收工。按规定,超过50岁的配电线路工不能开展高空作业。他就在现场盯着,指导工人怎样在岩石上打基础最有效,盯着施工队伍做好滴水弯,确保电线入户时雨水不会直接渗进墙壁、滴进电表箱,从而减少设备运行故障和隐患。

  多年来,郑国标负责的线路,没有发生人为责任事故,建成至今运行情况良好,创造了长周期安全生产纪录。

  2019年8月,郑国标(右一)和同事在抗击台风“利奇马”中隔离线路隐患

  郑国标的家,离单位只有几百米,可一有台风要来,他就会守在单位,几天几夜不回家。

  2016年9月,台风“鲇鱼”给文成县带来持续大暴雨,山区多条道路坍塌,小溪变成大河,堵住了去驼湖村抢修的路。

  进村的办法只有一个:穿过另一条水势较小的河,摸索着河对岸的石滩进入村庄。

  郑国标没有犹豫,卷起裤腿第一个下水,给同事们探路。还一直回过头叮嘱:“照我刚走的路过来,踩在石头上,不要踏进水里。”那几天,郑国标和同事们就这样蹚水过河去抢修,走了20多趟。

  抢修中,遇到一名孕妇临产。郑国标他们从附近住户家中借来物品做成简易担架,合力把孕妇抬过两条河、翻过一座石头岭,一路送到道路通畅的安全地带。直到放下担架,他们才感觉到双脚被山石硌得生疼。

  时间定格,让“光”留下

  为山区“点灯”30年,郑国标参与抢险救灾不下60次,救助了不少受灾遇险的村民。他也被评为省市两级供电系统优秀台区经理、县级供电系统先进个人、抗台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国网人暨五美文电人等荣誉称号。

  由于负责维护和抢修的线路多,郑国标养成了写工作日记的习惯。他习惯每天早上6点多到单位,把要做的事整理记录下来。

  最后一条记录的时间,停留在2020年7月6日,记录中写着:百丈漈业扩用户专变搭接带电作业许可。

  郑国标工作笔记

  在郑国标办公室的个人用品柜里,放着一双高筒雨靴、一顶安全帽和一件雨衣。这是他常用的装备,上面磨损的痕迹清晰可见。

  周山的村民们想集资修建村口的公路,“我们都说,路修好了,以后国标进来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这个工程开工后,遇上一个问题。村民们向供电公司反映,计划修建的道路中间有一根电线杆需要迁移,来对接的还是郑国标。

  那以后,他心里惦记着这事,多次上山勘察。2020年7月7日,他再次带着施工队来到工程现场。这一次,“点灯”人却倒在了工作的路上,没能等到工程完工。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